近期,光伏行業迎來新政策。根據國家發改委、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《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》(發改價格〔2025〕136號)(以下簡稱“136號文”)指出,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參與市場交易,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,并建立“新能源可持續發展價格結算機制”,政策一經公布引發業內密切關注。
“從136號文新政來看,盡管光伏在電力領域還不是能源主力軍,但正在朝著主力軍的方向發展。如今,火電甚至都未全面參與市場化交易,新能源電力卻要開啟交易,這意味著光伏將要發揮更大作用。接下來我們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行業未來的新走向?!苯?,固德威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英歌在接受《中國能源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。
光儲融合發展已成趨勢
隨著分布式光伏參與電力交易,光伏與儲能結合發展成必然趨勢?!皬陌l電特性看,分布式光伏受光照影響,發電不穩定。儲能可在光照充足時儲電,缺光時釋電,確保電力平穩供應。此外,分布式光伏與儲能結合,可提高能源自給率,減少對大電網依賴,增強用電可靠性,即使電網故障也能維持電力供應。此前,工商業儲能項目大多獨立,即便在同一場站,光伏與儲能也分屬不同運營主體、采用不同收益模式,不能有效協同,這會使得在余電上網價格低時,無法通過儲能實現電力的錯峰利用。新政之下,儲能將成為蓄水池工具,有效調節電價,提升光伏項目收益率?!蓖跤⒏杞忉尅?/p>
此外,新政要求的新能源上網部分必須參與交易,為虛擬電廠技術與分布式結合帶來新機遇?!疤摂M電廠需聚合不同能源進行交易,單一主體做交易難以確保收益,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為虛擬電廠成為現實提供了條件?!蓖跤⒏杼寡?,“在這個過程中還面臨著較大挑戰。一方面是用電負荷側。負荷側的經營狀態會直接影響用電情況,所以在項目實施過程中,我們需要關注負荷側是否能長期穩定運行;另一方面,將不同能源聚合起來需要依靠一整套管理模式和智慧能源管理平臺,還需要復雜的算法來支撐?!?/p>
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固德威憑借電網、互聯網以及電力電子設備軟硬件方面的技術積累,已打造出多個示范項目,還在持續強化AI算法,力求塑造核心競爭力,在智慧能源板塊早在2021年就有布局。據王英歌介紹:“固德威本身并不直接開展虛擬電廠業務,但為虛擬電廠提供服務和解決方案。在這方面,我們有逆變器、儲能、熱泵產品的硬件支持,同時也具備EPC整體解決方案能力?!?/p>
開啟優勝劣汰
在王英歌看來,新政過后,為保證收益率,光儲行業還需進一步壓縮造價。
固德威智慧能源大廈
“光伏電力市場化交易后,電價收益下降是大趨勢?,F貨交易電價才一角多,即便加上中長期電價和機制電價保障,也不會過高。中間環節存在可壓縮空間成為關鍵,例如渠道環節過多、開發費用過高等行業痛點問題亟待解決,這會倒逼渠道變革。同時也會促使優質企業出現,而一些缺乏競爭力的企業會從戶用市場中退出?!蓖跤⒏枵f。
“從逆變器的角度來看,盡管目前效率已經比較高,但我們仍在持續提升效率。另外就是要關注產品的長期可靠性,在電站的全生命周期內可以顯著降低度電成本,像固德威的GT系列100—125kW工商業逆變器,高效發電、穩健可靠,在對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核電站和加油站等場景都有廣泛應用?!蓖跤⒏璞硎?。
“不過,并網型逆變器經過過去十幾年發展已較為成熟,降本空間比較有限。下一步降本的重點或許在儲能領域。”王英歌解釋,“當把光伏和儲能結合起來時,會發現儲能在系統中的占比相當高。下一步光儲結合降本的核心,應該是儲能技術的發展和儲能成本的降低,設備的長期可靠性也必須得到保證。”
“目前逆變器基本質保期是5年,參考家電行業的發展趨勢,未來對質保的要求會逐漸提高,設備需要更加耐用、長期可靠。儲能產品對安全考核更嚴苛,必須確保安全穩定運行,這也對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保證設備低故障率、長期穩定可靠運行,讓設備的實際利用小時數提高,平攤下來成本降低,度電成本也才能隨之降低;反之,設備若經常出問題,度電成本就會升高,還需要更換設備、進行維護維修。”王英歌說。
朝著“源網荷儲智”一體化方向發展
對于未來能源發展方向,王英歌認為,還要發展“源網荷儲”+“智慧”,即“源網荷儲智”。實際上,山東、河南等省已經發布相關政策,鼓勵儲能和源網荷協同發展。
固德威在源網荷儲一站式解決方案方面早有布局。近十年來,固德威分布式逆變器出貨居于領先位置,累計出貨超過100GW,固德威的“中國紅,光伏芯”已經走進千家萬戶,儲能產品從戶用到工商業到大儲,產品線豐富,光電建材有望在今年實現市場份額領先,旗下控股子公司昱德在戶用和工商業光伏領域可以實現交鑰匙工程,固德熱的空氣源熱泵在歐洲受到熱捧。固德威的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已經實現超過3GW的分布式能源接入,為地方能源投資企業提供管理平臺。
王英歌指出,當前光伏行業技術創新成果層出不窮,但真正具有革命性、顛覆性,能引領整個行業的技術創新其實很稀缺。“現在大家看似都在做創新,但缺少原創性技術創新,接下來行業還需要踏實下來,深耕光伏、儲能和智慧能源技術。”
王英歌認為:“政策可在技術引導、并網手續以及降低外部成本等方面發力,制定好技術標準,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,掌握核心技術,避免‘劣幣驅逐良幣’的現象。”
內容來源:中國能源報
加入我們